|
跨界,是现在被很多人经常提及的词,在IT技术方面跨界也被很广泛的应用了进来。作为现在用户最热议的话题,大数据技术成为了现在很多企业在部署内部网络时的必要选择。
作为另一项应用,3D打印技术也已经成为了我们所热衷的应用,在很多电视等媒体上都可以看到有关3D打印的报道。既然是应用,肯定离不开平台的支撑,因此,跨界现象也就产生了,本期笔者就和大家来聊聊大数据技术与3D打印相结合,究竟能产生怎样的火花。
新技术必然产生质疑
3D打印技术,是先在计算机上设计好CAD三维模型,然后3D打印机将材料逐层叠加,最终生成产品。3D打印技术具有按需制造、减少废弃副产品、材料多种组合、精确实体复制、便携制造等多种优势。这些优势可以降低约50%制造费用,缩短加工周期70%,实现设计制造一体化和复杂制造。
目前3D打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航空航天、船舶汽车等工业领域,在建筑行业、医疗卫生、人偶玩具、服装服饰、食品加工等民用级行业则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曾有国外媒体认为,3D打印技术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最具标志性的生产工具,该技术与其他数字化生产模式结合,将会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实现。此论一出,反对的声音层出不穷。
比较温和一点的观点则认为,3D打印技术是现有制造业的补充和创新,而非完全颠覆性的革命。曾经有专家表示:“我不认为马上对产业会有革命性、风暴般的影响,但会逐步改变。它不像互联网技术、干细胞技术,深刻改变整个人类生存方式。
技术层面有待提升
从制造工具角度来看,目前的3D打印技术在精度方面还是有很大提升空间的,其次是打印速度慢。3D打印受制于“三次方定律”,即随着体积的增加,打印时间、材料数量都会成三次方增长。
第三是机械强度差。受材料和成形技术的影响,一些产品的耐久性和可靠性还存在问题,在长期应用、耐疲劳等方面是弱项。当然,用于航空航天业、汽车制造业的金属3D打印除外。
3D打印与大数据“联姻”
大数据技术当中有一项应用很广泛的技术,就是我们常说的分布式计算,这种技术与3D打印相结合,也就诞生出了现在业内已经被开始应用的“分布式制造”的概念。
我们传统的制造模式在设计阶段存在着大量的设计作品浪费现象,这使得企业很难准确把握住市场的具体需求。此外,产品在生产流通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在生产之前,原材料通过物流环节送到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主要采取模具铸造和机械加工等方法,其造型能力受制于所使用的工具,物体形状越复杂,制造成本越高。
同时,在消费端,产品并不一定能真正满足用户的所有需求,让用户真正喜欢,用户能接受是因为没有更多的选择。特别是用户需要的个性化定制的产品,传统制造方式因为成本原因很难现实。
在分布式制造的基础上,产品生产的单位时间消耗变得无足轻重,1万个分布式制造点生产出单个成品,与1万个成品在1个加工厂制造,其产能一样。而且前者无需仓储、物流的环节。要打造分式制造点,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必须拥有以庞大的设计作品为基础的设计师平台。
在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分布式制造平台上,任何人即使不具备建模的知识,但只要有产品设计的创意,就可以和设计师及时进行沟通,设计出自己想要的数字模型,然后通过3D打印机来实现,同时还能够保证设计师盈利。一旦解决了这些问题,互联网与制造业就可以彻底打通。有了完善的设计师平台,在人群聚集的互联网上,创新思想就可以得到实现。
对于传统的小商品店、零售店铺来说,利用基于大数据的分布式制造方式来对产品进行生产,这有助于一些创意产品设计的成功实现,比如创意U盘、笔筒、灯罩等等。而3D打印产品本身,如果与大数据平台相对接,也会产生更大的价值。
“联姻”后有助于加强用户“粘度”
以大数据分析平台作为基础,能够让很多3D打印产品和项目变得更加“接地气”,通过对广泛人群的局部特征扫描、采样,将信息汇聚到云计算中心,形成规模庞大、可详尽分析的抽象数据,再结合3D打印定制化生产的特点和传统制造批量生产的优势,将虚拟的数据对象转化为实体成品。
拿制鞋业来说,通过精确的市场定位,人类的足部三维数据因地域、人种、个体特征等因素差异较大。传统的制鞋模式只能以尺码进行估计,无法对各类足部疾病,如平足、高足弓、先天性足部缺陷等进行长期的数据跟踪。
传统电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交易的便捷性,但用户在交易完成后,很少因为平台本身而产生依赖,同样服务质量的电商,用户的选择余地很大。采用这种“粘合”形式的技术运营模式能够很好的了解用户需求,进而提升用户体验,并最终达到了提高用户“粘度”的效果。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