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生根据模型研究打螺钉的位置。
她是一个不幸的孩子。
8月25日晚上7点多,嘉兴市区龙盛华城右岸小区,11岁的女孩小童从10楼卫生间窗户坠楼,生命极度垂危。
她又是一个幸运的孩子。
马上进行的紧急手术,终于在与死神的赛跑中赢得微弱领先。
然后,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大手术。缺血了,嘉兴全城动员,200多位爱心人士捋袖献血;手术难度极大,又用上了最先进的3D打印技术帮忙……
就在这个星期,脱离生命危险的小童已经从重症病房转到了普通病房。
那段在手术中起了巨大作用的“打印版胸椎”,正无声地向每一个人讲述着小童的救命故事。
心脏停跳、多脏器破损、脊髓损伤……
摔得这么严重的孩子,居然救回来了
昨天下午,嘉兴新安国际医院普通病房的病床上,小童坐着,鼻头沁汗,电风扇对着吹。
她刚做完抬腿、举小哑铃等康复训练,左腿因骨头错位需矫正还打着石膏,护士让她抬一下右腿给大家看,她努力往上抬,坚持了几秒。
“到底还是孩子,我们大人关心她以后能不能走路,可她担心的是能不能吃、好不好看。”医院大内科主任、急诊科ICU主任殳儆说,拔了呼吸机能说话后,小童就问她,“我肠胃不好,以后还能不能吃红烧肉?是不是只能吃素了?我肚子上的‘花’会不会很难看?”
言语间,殳儆充满了爱意,她也有一个女儿,只比小童小一岁。
她依然记得,小童当时送上手术台的凶险:大出血量、心跳停止、多个脏器破损、颈椎胸椎多处骨折、脊髓损伤……
医生最初判断,能保得住命,已是万幸;很理想的恢复结果,也不过是和体操运动员桑兰那样,会高位截瘫。
从这天起,小童的每个治疗进展,殳儆都会写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发布,足足有15篇。每篇文章一发,都会被回复刷屏,因为太多人关心小童了。
第一天:8月25日晚,患者度过两个多小时非常凶险的初期损伤控制手术。患者双侧血气胸,脾、肝、十二指肠破碎,多处骨折,脊柱骨折脊髓损伤……患者输了4000多毫升血,后续的一个月内都处于病危,随时有生命危险。
第六天:孩子身上插着10多根管子,从ICU移动到手术室这几十米的路,走了30分钟。手术将腹腔内的纱布安全取出,重新排列了引流管的位置。
第十四天:第三次大手术,做了左侧股骨的固定和气管切开手术,接下来需要做核磁共振,为损伤严重的脊柱手术制定方案。
第二十七天:完成最艰难的第四次手术,按照脊椎CT片,3D打印了她的胸椎模型,第三胸椎处完全断裂,需要打入螺钉,保持脊柱稳定性,这样可以半卧位靠起来了。
第三十天:脱离呼吸机,脱离生命危险。
第四十三天:可以吃东西,小朋友很馋,从橙汁、小馄饨开始。
3D技术打印出一段受伤胸椎
最高难手术有了最准确参照物
正如朋友圈里写的那样,最难的,是第四次手术。
11岁的孩子,从10楼坠落,全身骨骼破碎程度,可想而知!
她像玻璃人一样经不起任何移动。巨大冲击力导致她脊椎和胸椎严重损伤,特别是胸椎,几乎每一节都有不同程度骨折。
小童的第二、第三胸椎间断裂,但万幸的是,脊髓还连着。为了解除脊髓的压迫和加固严重骨折的脊柱,手术需要打6颗螺钉和两根钛棒,重新建立稳定性。
医院副院长、骨科主任赵凯解释,为什么说第四次手术难度最大,因为孩子的椎弓根很小,要打进3.5毫米长的螺钉,难度大、风险高,稍有偏差就会在已经严重变形的胸椎里损伤到脊髓,甚至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
说运气,真的是运气。
赵凯当时刚刚去参加一个学术会议,正好遇到一家开发医疗用3D技术的公司。从事骨科治疗30多年的赵凯突然心里一动,能不能用3D技术,把小童受伤变形的脊柱“打印”出一个模型来,在手术之前先有个情况最准确的“目标”。
很快,工程师就赶到了嘉兴,反复磨合之后,成功3D打印出1:1的脊柱模型:“在CT和核磁共振中肉眼看不见的,如脊柱内部骨折线等细节也清晰显现。”
“CT片子是二维平面的,3D打印的模型是三维立体的,可以在术前评估胸椎的损伤程度。”赵凯说,模型显示,第三胸椎处完全断裂,说明10楼坠落的巨大冲击力导致骨质完全断开,20多天来仅仅依赖韧带和软组织的支撑,即使幅度很小体位变动也可能导致脊髓横断损伤,这种信息,远远比靠看CT和核磁共振片子更加直观清晰。
有了模型参考,赵凯和同事们在手术前反复演练,终于在实战中,精确打入了6颗螺钉和两根钛棒。
效果?小童直直躺着的身体,终于在26天之后可以半卧着靠起来了,“恢复好了可以自己走路。”医生们对这一前景,开心无比。
赵凯说,这次3D技术在脊柱治疗过程中的临床使用,在浙江省尚属首次。
延伸阅读
有了3D打印,头盖骨都能换
早在2012年,美国密歇根大学附属C.S.莫特儿童医院的医疗队,就进行了一次不寻常的手术。手术对象是一名出生刚三个月,患有罕见先天“气管支气管软化”疾病的男婴。
这个男婴的部分气管组织极其脆弱,换尿布这么小的事都会让他的气管崩溃,呼吸困难,血管阻塞,从而引发心肺骤停。医疗队做出了用3D打印气管,换掉故障气管的决定。
在中国,3D打印技术也开始应用于医学领域,尤其是骨科,因外伤、肿瘤等造成的骨头缺损、重建等,都可寻求3D修复办法。
就在去年年底,杭州一位大学女生患骨化性纤维瘤,需要切除一段胸椎。当时,浙大一院的骨科医生尝试用3D打印技术做出了一段人工胸椎,并成功植入了女生体内,重新将整个胸椎支撑起来。
浙大一院的骨科还曾尝试3D打印的骨盆,用于修复患者受损部位。
而在甘肃平凉,朱先生因一场车祸头部严重损伤,颅骨被取掉近三分之一。后来,西安市长安医院用最接近人骨骼的原料,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出了一个头盖骨。手术非常成功,朱先生恢复了往日面貌。
另外,有了3D打印技术,种植牙也会变得简单、轻松、安全。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