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想智造3D打印手板模型加工
标题:
3D打印声波弧线 这条项链会“说”我爱你
[打印本页]
作者:
创客
时间:
2015-6-29 10:00
标题:
3D打印声波弧线 这条项链会“说”我爱你
6月25日,谢小强带着“微信智能硬件创新大赛”杭州赛区第一名的成绩,从杭州回到成都。赢得该项荣誉的,是他研发的一款运动娱乐产品:“捏捏”。
回来之后,谢小强有两个打算,一是铆足精神为全国决赛冲刺,二来团队准备“搬家”。
“新家”就在武侯区青年创客空间。创客们在这儿可以免费办公、做活动,要是“灵感”袭来,还能用3D打印机等设备就地将创意变成看得见的产品。这也是西南地区首个面向大众的创客空间。
留住脑海里的“创意种子”
“创客,有别于传统创业者,更强调将创意转化为智能硬件产品。”武侯区青年创客空间运营方负责人张明,也是智能硬件的“发烧友”,他此前创建的成都地区创客微信群、QQ群,目前“活跃分子”已有1000多人,“几乎每天都会看到各种点子蹦出来,引发群内大讨论。”
在共青团武侯区委副书记于海波看来,这些“点子”,正是创客的“核心竞争力”,“有些小创意,看似简单,却能让生活更便捷,这样的产品很有市场。”
但张明发现,不少让人感觉眼前一亮的好点子,最后往往无疾而终。究其原因:成本过高。“如果自己跑生产厂家,没有几千上万的,连开模都不够。”而且,不少创客都是凭着创意单打独斗,“但要落实到项目上,仍需要一个志同道合的团队。”
因此,武侯区想做的就是留住“创意种子”,并把它们“育成小树”。
在这个500平米左右的创客空间里,一半是开放式的免费办公区,一半是生产设备区。“创客们可以先碰撞出创意,做出产品。”在于海波看来,这样的“预热”过程,或许能提高项目成功率。“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组建团队,大多志同道合,凝聚力很强。”
谢小强的团队,就是在“圈子”里建起来的。“公司现在10个人,4个核心成员都是在创客圈子里认识,再到线下活动熟络起来,最后成了合作伙伴的。”
张明挺看好这样的“预热”。“创意产品,很多都是面向某个领域或者群体个性化推出,有市场;再加上属于创意发明,做同类产品的商家很少甚至没有,这块竞争很小。”张明说,相比于传统的创业,创客创业存活率要高得多。
“微创业”的初步尝试
今年,“圈子”里就曾做成了一次“说干就干”的“微创业”。
情人节前几天,创客曾大武在群里发布了一个情人节的商品创意:把一方说“我爱你”的声波弧线,用亚克力材料进行3D打印,做成项链;收到礼物的一方用手机扫描,即可听到对方的声音。
在武侯区青年创客空间的3D打印机等设备支持下,这个浪漫的点子立刻在群里掀动激情。“我可以负责产品推广!”“我和朋友能一起来做项链的色彩搭配和包装!”6个人的“临时团队”当天建成。
讨论细节,购买材料,前期宣传……“2天时间做出100多条项链,全部卖完了。”曾大武说,每条项链售价100多块钱,卖了一万多块钱,赚钱不多,但过程很有趣,“后续还有消费者打电话来问,能不能继续做项链。”曾大武说,他正打算与小伙伴扩展这项业务,做成更广的“信物传意”。“不好意思表达的话,都可以以这种方式送出,既浪漫又含蓄,市场接受度还不错。”
这次小小的成功,也给了大家信心。“有创客空间的支持,从创意到出产品再到销售,没有想的那么难了。”张明认为,类似的“微创业”,能鼓励创客将创意变成现实,成本不高,但能摸到市场情况,说不定还能推动一个创业项目。
借力创客空间,越来越多的创意产品正变成现实:一位创客利用物理原理做出了可放置在公交车上的“逃生钻”,区别于现在的红色小锤,“逃生钻”可在公交车窗的任何点,通过钻力,迅速让整块车窗碎裂,利于乘客逃生;还有利用激光定位寻找停车位、替代电线的导电墨水项目……
据悉,武侯区还设立了“转移”机制—创客项目成立团队并良好运行后,还能进入创业园孵化,享受单独的免费办公场地以及资金扶持等政策,“逐步长成参天大树。”
欢迎光临 创想智造3D打印手板模型加工 (https://24maker.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