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功为一名骨科脊索瘤患者切除五节段脊椎肿瘤,并利用世界首个3D打印多节段胸腰椎植入物完成长达19厘米大跨度椎体重建手术。这标志着我国3D打印技术正式开启人工椎体时代。
人体椎体结构示意图及世界首个3D打印多节段胸腰椎植入物。
患者主刀医生、3D打印人工椎体研究团队负责人刘忠军教授表示,以往钛网填入自体或异体碎骨是作为椎体间支撑的最常用器材,填充的碎骨与相邻的骨头长到一起后,可以实现骨融合,完成稳定结构的重建。但用这种方法实现19厘米的大跨度支撑显然不现实,而钛网一旦移位,还可能压迫脊髓,导致患者瘫痪。并且,呈圆柱状的钛网与脊柱“S”形的生理曲线也不匹配。
“这次,我们利用金属3D打印技术,依照患者的解剖结构,制造出与其5节脊椎形态与长度相仿的人工椎体。装上这样一枚从形状到功能都与人体原本解剖结构相近的人造脊椎,患者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刘忠军说,人工椎体的特殊之处在于,能被制成海绵状的微孔结构,类似人体骨头中的骨小梁。有了这种“骨小梁”,相邻正常脊椎的骨细胞可以长入其中,最终实现骨融合。
据悉,2009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将3D打印技术引入骨科领域。经过跨学科、跨领域合作,历经多年研制及临床观察,今年5月6日,全球首发金属3D打印人体植入物——人工椎体诞生并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注册批准。这标志着在3D打印植入物领域,我国已居世界领先水平,中国制造将造福更多患者。产品国产化后将打破国外产品对高端市场的垄断,大幅降低价格,为患者节约大笔医疗支出,对推动整个3D打印产业链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