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4.03D打印 据人民网北京8月25日消息,8月21日,国务院举办专题讲座,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主讲‘先进制造与3D打印’。李克强总理听完讲座后谈了三点感受。其中提纲挈领的三句话,释放了耐人寻味的信号。
‘推动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必须要有新理念’
总理谈的第一点,是基于对中国制造、中国产业乃至中国经济的辩证认识。一方面,‘我们国家的产业水平,现在还属于‘大而不强’,仍处在世界产业链中低端,卢院士刚才也讲到,我们在工业2.0、3.0方面还需要‘补课。另一方面,‘我们也有优势,包括市场优势、人力资源优势,还有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完整的工业体系’。
优势如何激活?李克强指出:需要增加一个关键点,这就是新理念。
3D打印之所以被视为一项颠覆性的技术,就是因为它给制造业带了全新的理念。
等材制造已有3000年历史,减材制造也经历了300年,而诞生不过30年的3D打印,将人类带入‘增材制造’时代。
李克强说,这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中国发展到今天,必须要瞄准下一个发展阶段,实现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就需要在理念上提升一个层次。
讲在这里,总理对‘增材’进行了更深的阐述。他认为这一理念非常符合我国国情。因为我国的自然禀赋并不占优,人均资源占有量在很多方面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增材’的发展理念,很可能会对我国发展方式带来颠覆性的重大转变。
他强调,不仅是3D打印,还有很多其他技术,都要围绕这一理念深入思考,如何转变发展方式,走出一条推动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的路子来。
信号一:技术大变革时代,‘就技术论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唯有提升到理念层面,才能高屋建瓴,看清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大势。
‘经济迈向中高端,必须要有关键手段’
李克强谈的第二点,既然在自然资源方面能够运用‘增材’新理念,那么在人力资源方面的关键,就是要充分迸发大众智能。
怎么迸发大众智能?就要更多地依托互联网。
总理对卢院士提到的美国‘互联网+制造’模式和德国‘制造+互联网’模式非常关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概念后,中国国内也一直有围绕到底该‘互联网+’还是‘+互联网’的争论。李克强说,实际这两者有许多相通之处,都是运用各种方式,把迸发智能的众创带动起来。‘互联网+’与‘+互联网’事实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互联网+’的实质,是把众扶、众需、众筹、众包聚集起来,提供一个更大、更广阔的平台,使一个企业、一个产业、一个体系能够不断利用外部广泛的智能和力量。这和打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一样,也是对体制的一个重大创新和改造。
李克强指出,我们的工业体系要通过市场化方式,推进‘中国制造2025’,实现智能升级,这是一个关键举措。怎么样让各行各业都能实现‘互联网+’或者‘+互联网’,这不仅需要技术创新,也需要体制创新。政府管理模式也要随之改变,既服务企业,又要有效监管、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信号二:对‘互联网+’切忌狭隘理解、机械运用。其实质是智能组织方式的创新,并相应地要求体制机制尤其是政府管理模式的创新。
‘中国要实现‘双中高’,必须要有基本依托’
总理谈的第三点,围绕他一直强调的中国经济‘新动能’: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这个场合,李克强又将其表述为‘集众人智、汇创客流’。他对卢秉恒讲座中提到的‘极客’十分感兴趣。极客被用来指称那些特别痴迷于技术和创新的人。
卢院士讲到,美国的创客和极客,1/3在高校,1/3在自家车库,1/3在孵化器。李克强就此对比说:
中国有9亿劳动力,每年毕业700多万大学生,这些力量如果发挥出来,把众创发展起来,就能让大量创新在创业中迸发。
这里他又回到了最初所说中国的优势,即要运用好广阔的市场空间、丰富的人力资源,改造完整的工业体系,这些都要依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李克强最后说,要对中国的发展抱有充分的信心。要依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推动政府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把市场新动能充分激发出来,补上工业2.0、3.0的课,加速向‘增材’、‘增智’发展。
信号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具有‘全民属性’,也具有‘全产业属性’,从大型央企的高精尖研发到小微企业的日用商品和日常服务,进而具有‘全社会属性’,需要老百姓、市场主体、政府的协同发力。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