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之前很多人都说 3D 打印意味着社会化大生产即将走入历史,但是几年过去了,还是当年那个样子。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总感觉有些地方不对劲儿。
3D 打印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就在我们办公室的门口摆放着几台 3D 打印机,随时给客户定制各种产品。但是好像来使用这个服务的客户并不是很多,所以他们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打一些测试品,自娱自乐。看到放置的金三胖头像,路过的人也会忍俊不禁。
不过为什么它的需求量不高呢?因为它现在为止依然只能打一些小的摆件。就算大的东西也只不过是把小东西放大了而已。而且,它的成本降到一定程度之后,遇到了瓶颈,无法再进一步下降。五六百块钱大概可以买到一个 5 厘米见方的小玩具,而花同样多的钱,买到一些更精致的大工业生产的用品,完全不成问题。
之前很多人都说 3D 打印意味着未来,意味着社会化大生产即将走入历史,人们即将能够随心所欲地去自由制造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连商场都不用逛。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语言是到 2012 年,但是 3 年过去了,还是当年那个样子。在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总感觉有些地方不对劲儿。
如果我们想要采购家具,建造房屋,或者是购买一些家电,桌椅板凳,甚至是台灯时钟等等,我们脑海当中所构思的那种理想状态,是把在图片上的东西直接用身边的原材料打印出来,就像是哆啦 A 梦百宝囊当中的道具那样。但是现在的 3D 打印只能给我们做到一个粗糙的,而且上面有各种杂乱的线条扰乱的模型。这个模型只能把它的最外层刻画一遍,而且还需要后期上色涂抹等等。
更重要的是,你打印一个咖啡壶出来,它也开不了机。当我们说到可以自己打印食品,不用等待送餐上门的时候,我们希望的是打印出来一块真正含有那些纤维组织,和还没有熟透的血丝的牛排。然后我们投放进去的原材料,决定了我们只能——在最理想的状态下——得到一块外形像是牛排上面刷了一层清漆的东西,里面吃起来就像是果冻,又好像是炸透了的土豆泥。而外面的那层漆,让它看起来像是一个做成牛排形状的塑料手机壳。
现在的 3D 打印选择的发展道路,是首先根据已经做好的 3D 文件勾画出外形和轮廓,然后接下来用烧结,光雕等等不同的成型方法,把外形打印出来,里面是什么东西就不再重要。然后接下来的两条发展道路,在于提高精度和降低成本。让我们披上时间包袱皮,直接让这一条进化道路走到尽头,你会发现,这种东西在未来依然只能做摆件。
内部构造意味着需要各种各样不同的东西共同构成。我们之前可能会学到经济学原理——我们身边的每一件工业产品,都是集成了世界各地不同人的血汗。比如说,一台电脑的塑料外壳,表面的玻璃以及里面的电路板组装自不同的国家。所需要的材料,塑料可能来自橡胶,而芯片可能来自硅,还有一些重金属,这些原料的原产地都不一样。而采集那些难以直接用化学方式生成的原材料,也是一些不发达国家能够换取外汇,维持人民生活的唯一手段。
说 3D 打印可以替代社会化大生产,显然是忽略了其内部构造完全不是由单一物质组成这一点。就像我们如果想要在一张纸上打印彩色的话,需要不断的置换墨盒或硒鼓一样,而墨盒和硒鼓的背后是能够把几种不同的基础颜色放在一起来调整。这几种不同的颜色就相当于 3D 打印的不同原料。如果在 3D 情况下我们想要打出尽可能多的品类,光是存放这些 3D“墨盒”的地方,就能够堆满一整个房间。而且跟电脑体积的压缩不同,信息可以放在越来越小的存储介质当中,而实物不行。也许今后可能会把一些特别必需的原料通过管道运输,拧开管道接一点放去打印,但是要看到那种景象可能也得等个一二百年。
可以想见,如果仍不能解决多种物料混合的问题,那么接下来的物料获取,置换等问题更无从谈起。而这就使得 3D 打印再怎么发展也无法替代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所以,要是继续沿着提高精度+降低成本的方向走下去,未来是否会证明这是一条弯路呢?或者说,我们要等待比想象更长的时间才能看到 3D 打印的爆发式普及呢?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