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材制造”3D打印的真相---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星星之火将从哪里燃起?

只有当人们不再用传统的制造业思维定势来对待3D打印,这项技术才有可能引爆下一场工业革命,那么,这场革命的星星之火将从哪里燃起?

p42-3d1.jpg

留着一脸络腮胡的王盛林坐在工作间的一堆零件之中。2年前,当他和朋友们凭借开源技术倒腾出一台不太精密的3D打印机时,并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们这个小小的DIY爱好竟让自己与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样的宏大主题联系到了一起。

王盛林,24岁,北京创客空间的创始人之一。

对于王盛林来说,所谓的创客空间就是一群产品DIY发烧友们闲暇时交流的平台。“创客”一词来源于英语,指不以盈利为目标,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产品的人,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创客空间有1000多家,但是在中国,这还是一个比较小众的群体,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少数城市。

王盛林们的创客空间每周定期举行2~3次活动,成员部分来自IBM、谷歌等企业,在这里,他们得以拾起工作中一闪而出却没机会实现的灵感,并在他人帮助下变成实实在在的产品。

对于这帮技术极客们来说,“创客空间”更像是一个港湾,让自己天才的想法和灵感不至于被公司中每天程序化的工作所拖累而烟消云散,至少能有一个机会,让他们通过一款自己亲手制作的产品来留存住大脑中那些一闪而过的思想火花。

在大多数创客眼中,这就是一个物以类聚的社区和圈子,多数人并没有太大的野心。即使在最有商业眼光的王盛林的规划中,对“创客空间”未来最商业化的设想也不过是成为连接制造厂商和投资的平台,将有市场前景的项目变为真正的商品。

但是王盛林们很快就发现,他们的业余爱好正让自己置身于一场更加宏大的制造业变革当中,并成为焦点。而这股风浪,来自大洋彼岸。

3D打印与工业革命

尽管3D打印技术本身已经诞生20多年,但是到了2012年仿佛一夜之间再次扑面而来。

2011年2月,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发表题为《3D打印如何改变世界》的封面文章,文章认为3D打印技术将使单品制造几乎和大规模生产一样便宜,影响堪与当年工厂的出现相提并论。

2012年4月,《经济学人》杂志再登封面文章《第三次工业革命》,再次强调了3D打印技术的重要性。在此前后,《福布斯》、《纽约时报》、《连线》等诸多西方主流媒体都先后在头版鼓吹3D打印,就连担任《连线》杂志主编11年的克里斯·安德森也按捺不住,选择辞职,亲自投身到3D打印领域进行创业。

这不仅是一场西方媒体人的狂欢,连美国政府都严肃地加入到了这场变革中去。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今年3月提议,将投资10亿美元建立15家制造业创新研究所,以带动制造业增长。8月,美国政府宣布首个研究所将在俄亥俄州建立,主要研发3D打印技术,首期投资3000万美元。

在政府的推动下,更多的创客空间也受到了鼓励。今年初,美国政府开展了一个新项目,计划未来4年在1000所美国学校引入创客空间,配备3D打印机和激光切割机等数字制造工具,以培养新一代的系统设计师和生产创新者。

与3D打印相关的消息个个都显得振奋人心,在国内外媒体的密集报道下,今年8月,就连国内A股市场也出现3D打印热,大族激光、中航重机、华中数控等相关概念股纷纷大涨。

看起来,3D打印的春天要来了。

根据美国消费者电子协会发布的年度报告,2011年全球3D打印的市场规模为17亿美元,其中消费品和电子领域约占20.3%,机动车领域占19.5%,医疗和牙科领域占15.1%。随着汽车、航空航天、医疗保健等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它预计市场规模到2017年可达50亿美元。

北京隆源自动成型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冯涛对市场的增长速度颇为欣慰。他于1994年进入3D打印行业,见证了行业的徘徊与成长。他记得从2000年纳斯达克股灾开始到2005年左右,这个行业的全球市场规模一直停留在6亿美元左右,市场的迅速增长也不过是近5年的事情,50亿美元的规模放在10年前他想都不敢想。


您有任何问题,请点击此处与我们联系。
12345下一页

相关阅读

   
手机版|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 13:00 , Processed in 0.059589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