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工信部、科技部等主办的新工业革命与增材制造国际研讨会6月26日在北京举行。科技部部长万钢指出,目前3D打印关注度过热,应避免过度扩张。业内多位专家表示,3D打印技术在部分领域存在优势,但短期内难以替代传统制造业。 应用领域广泛 增材制造(3D打印)是直接从数字模型通过层层堆积来生产三维实体的技术。 中航工业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总工程师李志强表示,由于飞机结构方面的现实问题,部分配件成本高,不具有柔性,研制周期太长,加工设备非常稀缺,技术上还有一些困难。有些零件非常复杂,难以锻造。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增材制造的优势在航空领域比较明显。 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黄卫东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航工业旗下多家公司、飞机修理厂以及多家航天院所研发方面都在使用3D打印技术。国外方面波音、空客等公司都在寻求合作,目前正在沟通和交流。他认为,在技术部分方面我国并不落后。3D打印将是一个飞速发展的领域,三五年之内在航空航天领域有望实现产业化。 据介绍,目前我国在3D打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部分领域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开展的金属熔敷成形技术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全面突破了钛合金、超高强度钢等难加工大型复杂整体关键构件激光成形工艺和成套设备,已成功打印出大型飞机零部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增材制造技术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扩展,涉及航空航天、汽车、模具、生物医疗、电子、建筑等专业化领域,以及消费品、办公、教育等大众化领域。 难以替代传统制造业 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由于在复杂化结构零部件加工、个性化定制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3D打印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等领域,具有相当广阔的应用前景。不过,他强调要客观对待3D打印制造的发展,推进产业化发展的同时,要避免过度扩张的不利局面。 李志强认为,现在3D打印有点过热,应该冷静地对待还没有解决的一些基础科学的问题。不能因为增材制造的出现,就去否定传统制造业。对于大规模生产而言,传统铸造锻造产业都不可替代,3D打印在成本、质量和稳定性上都不能与传统制造业相比。 比利时Materilise公司为增材制造领域全球领先的厂商,公司人士表示,3D打印还没有到达大规模生产的地步,大规模生产依然通过传统的集中生产来进行。 赛迪智库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左世全同样认为,3D打印短时间内不能替代传统的制造技术,只是一个补充,目前市场空间依然有限。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增材制造产业市场规模仅为12亿元左右。 现场照片配图:开思网,照片来源:Stratasys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