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开中国3D打印产业的“遮羞布”

三、3D打印产业的“中国式发展”


三、3D打印产业的“中国式发展”

缺乏创新将制约中国3D打印需求的发展。如同光伏产业,中国是全球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但八成以上产品依赖出口,产业发展初期则比例更高。中国虽然被视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但不要忘记,3D打印是与产品创新紧密相关的产业。加工制造目前仍然是中国制造业的主流,而产品创意、创新则不是一蹴而就的功夫。没有能力创新,只是根据客户提供的样板依葫芦画瓢、或几十年只卖同一种产品的企业会需要3D打印机吗?

做大规模与寻求技术创新的矛盾。光伏产业链中,高纯度硅料和高电池转化效率一度是中国光伏企业的“痛点”。中国光伏企业长期游离在缺少技术门槛的“硅片加工”、“电池组件生产”的链条上。然而,今天的3D打印面临类似的问题。3D打印的材料直接决定这一生产方式未来的发展前景,国际3D打印公司纷纷大规模投入新材料研发,但中国企业愿意投入这一领域研究的少之又少。

在3D打印设备制造方面,中国起步不晚。《2013沃勒斯报告》指出,全球生产和销售用于工业制造3D打印设备的专业公司中,欧洲有16家,中国有7家,美国仅5家。然而,中国3D打印设备在物品的打印精度、设备的可靠性方面仍然与国际水平有相当差距,制约发展的是3D打印设备的核心零部件,例如激光器等仍然依赖进口。

全球领先的3D打印公司纷纷将目光瞄准“打印出可以直接使用的工业零部件”,而中国的3D打印设备公司则更愿意把精力投入到“3D照相馆”、售价几千元的家庭玩具式3D打印机的业务拓展中去。

“中国式发展”可能对3D打印造成伤害。面对新兴产业,“中国式发展”的模式是媒体炒作——中央政府出台政策——地方政府权力圈地助推——企业进入并举债疯狂扩张。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正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一位研究光伏行业业内人士的话令我印象深刻:“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初期,政策一出台,就有20多个城市建立了光伏产业园,而且每个产业园都要做1千亿的产值,加起来就是几万亿。”

政府对3D打印的政策支持也已经出炉。2013年4月,科技部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制造领域2014年度备选项目政绩指南发布,其中明确提出了对3D打印技术的支持政策。

3D打印似乎正在步入光伏发展的后尘。前年3D打印概念被媒体热炒以来,相关或者不相关的公司都开始挤入这一新鲜的领域。

1、上市企业“扎堆”3D打印

2013年10月28日金运激光发布公告,拟以自有资金出资3000万元,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通过实施3D打印云工厂计划,探索3D打印产品“大规模定制”的新模式。公告称,拟设立的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数字化加工设备(包含3D打印设备和激光加工设备)及配套材料和配件的研发、生产、进出口代理、销售及服务;数字化加工设备租赁及融资租赁服务。

据介绍,云工厂内部将分4大业务单元:激光3D打印设备、云平台、云端工厂和O2O四个单元。梁伟表示,希望以此计划开拓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利用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经营思路,快速建立起世界一流的3D打印激光加工数字化技术应用示范基地。

华工科技全资子公司武汉华工科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于2013年8月30日签署《投资意向书》,参与投资设立“武汉华科三维制造有限公司”,主要从事3D打印一体化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建立国内乃至国际3D打印产业技术协同创新平台。

根据《投资意向书》,华科三维注册资本:人民币6000万元,其中自然人团队及三家创投公司合计出资46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76.66%;武汉华中科技大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出资6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10.00%;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及华工科投分别出资400万元,各占注册资本的6.67%。华科三维经营范围为:计算机、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及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技术服务等。

您有任何问题,请点击此处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手机版|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4-6-24 03:06 , Processed in 0.053156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