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造者”之—吕东源+陈振宇:3D打印的艺术

他们运用数字工具在屏幕上设计产品,用3D打印机在内的桌面制造机器制作产品,用互联网将文化与合作引入制造过程,并且本能地通过网络分享成果;他们共同使用新型工具工作,发动“自造运动”,使之成为“一个如同计算机和通讯民主化一样的自下而上的制造业革新”;他们是极客,是DIY信徒,是发明家——他们被称为“自造者”。“曼彻斯特和英格兰的家庭手工业改变了世界,同样的事情还会再次发生。”


《 长尾理论》作者克里斯• 安德森预测,拜数字设计、快速成型技术和互联网所赐,自造者产业化的趋势正改变制造业的未来。无数创业机会等待着有创意的聪明人去发现、去探索,从发明家成为企业家的道路也将大大缩短,甚至完全不存在。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无意讨论“自造者运动”是否将以节日般的热情感染至每一个人、何时借助3D打印迎来“第三次产业革命”,而更愿意在暴风雨前的晚上,到那些不为人知的安静角落,发现那些迷信双手力量、富有创想、勇于实践的品质。为此,我们采访了6位出身不同行业的自造者。透过他们的故事,你会发现,“自造”不止提供改变未来的产品,它更是一种满足自我的创造……

“自造者”之——吕东源+陈振宇:3D打印的艺术

2013年,韩国艺术家朴载林在手机上下载安装了微信,那个用来扫一扫的二维码激发了他的灵感。他决定做一个立体的二维码。画好图纸后计算了一下,几千个像素组成一个立方体二维码,一像素是一枚立方体,如果手工拼装,需要长达三个月之久。

朴载林结识了陈振宇。陈振宇和他的同事只用了三分钟就把世界上第一个立体的二维码打印出来,树脂材质,尺寸5cmX5cm,平视,它是个金字塔,俯视,它是个可扫描的二维码。

“实际上我国研发3D打印机已有二十多年,”陈振宇说,“只是人们不关心。”Sutdio3D是他与新媒体艺术家吕东源合作的“3D打印应用专家”工作室,二人的分工,用他的话说,就是“吕老师负责想,我负责实现”。

工作室坐落在北京798艺术区一个商铺的二层,除了朴载林这样的艺术家客户,工作室也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服务。不大的工作室里陈列着塑料、树脂和金属的各种打印品,以玩具和装饰品为主。

2010年11月,世界上第一辆3D打印汽车Urbee问世。2011年,出现3D打印飞机;2012年,25岁的得州大学生科迪.威尔森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了手枪。这些消息让陈振宇焦虑。这个三十岁的“海归”青年出身武汉钢铁公司子弟,在闯入3D打印之前,他一直与工业设计打交道。

“我很怕听到Made in China,”陈振宇说,“Made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咱们中国这么多年一直遵循着一个世界分工:西欧设计、美国品牌、中国制造,基本上这已成定居。但随着3D打印的进入,整个格局在改变,我们能不能在思想层面上、社会层面上跟进,这个才是我们厂商还有业内需要去关注的。老外想事情是想可不可能,但我们不是,我们从小被教育就是想可不可行,不可行就别做。”

对于艺术专业出身的吕东源来说,3D打印更意味着一场艺术革命。“传统的艺术家很自我,给人的感觉唯我独尊,但在互联网时代,艺术改变了,未来的艺术很有可能是互联网的艺术,或者是数码化的艺术,它可能会是一个大规模协作的,很对等的一种状态。这个状态特别符合3D打印的状态,3D打印就很对等,它可以在去中心化的同时产生各种各样的东西。”

吕东源与陈振宇的共识是:中国尝到了工业产生的甜头,已经习惯了模仿和制造,严重缺乏勇气与创造力。陈振宇说:“这种意识是很难更改的,可能需要几代人的过程。社会上有个说法,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我很反感这句话,我觉得中国人没输在起跑线上,我们而是没有听到枪响。”
您有任何问题,请点击此处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手机版|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 19:03 , Processed in 0.055839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