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想智造3D打印手板模型加工

标题: 胸椎“坏”了也能3D打印 [打印本页]

作者: 创客    时间: 2014-12-11 09:43
标题: 胸椎“坏”了也能3D打印
3D打印,现在离我们的生活已越来越近。前阵子上海用3D技术打印了房子,昨天,记者又从浙大一院了解到,3D技术也被运用到了医学技术上:一名年轻的女大学生,因为身患骨化性纤维瘤,两节胸椎严重变形,选择了使用3D打印的胸椎装入体内,成为国内首例体验3D打印多节段人工椎体的患者。

胸痛难忍

一查竟长了骨瘤

21岁的小王,大约在1个月前出现了胸痛的情况,因为疼痛难忍,到浙大一院就诊,清秀高挑的她没想到结果竟然是骨瘤,好在是良性的,仅仅局限在胸椎内,但是肿瘤破坏了她第10、11节的胸椎,出现了病理性骨折,如果不动手术,就意味着胸椎会塌陷。

“我们传统的办法就是用人工假体植入胸椎内,帮助支撑。不过传统的人工假体有一个缺点,就是不能因人而异地订制,需要打开胸腔后,根据缺口的大小,对人工假体进行修剪。修剪过程会耽搁一段时间,但这段时间里,开胸病人会增加出血量,如果身体弱一点,还不一定能吃得消。”浙大一院骨科主任林向进说。

从五年前开始,浙大一院骨科团队就在研究3D打印技术,一个月前,技术终于成熟,也找到了适合的患者。

“既然是最新的技术,我愿意尝试。”小王在和林主任沟通后,欣然同意做第一个尝试者。

当然,一项新技术要用到人身上,并不是医患双方达成协议就可以的,必须要获得法律的支持和保护,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严格审批,才能将该技术投入运用。

3D打印的胸椎

装进了她的体内

12月3日,小王静静地躺在手术台上,大约3个多小时后,她体内的肿瘤以及破坏的胸椎被切除了,并成功装进了一个3D打印的胸椎。

“传统的技术大约需要5个小时,3D打印技术,可以事先通过X光、CT及核磁共振完成对人工假体的重建,‘量体裁衣’,做出一个最适合小王的人工假体。”骨科副主任陈斌说。

3D人工假体的出现,不但缩短了手术时间,还将原本需要分两步来安装的支撑钢板,也一并在做人工假体的时候一体成型了,这样的假体会更牢固,需要固定的支点也比传统的要少。

“开胸换胸椎,这是一个大手术,如果能缩短手术时间,就意味着对患者创伤越小。”林向进主任说,这个技术并不是终点,3D技术的运用前景非常广泛,近期他们筹划开展骨盆等3D技术的应用修复。

“骨盆修复、椎体修复、四肢修复以及骨损修复,这些都可以应用3D技术,这个技术在医学上的运用,意味着骨科假体也能‘私人订制’。”林主任说。




欢迎光临 创想智造3D打印手板模型加工 (https://24maker.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