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想智造3D打印手板模型加工

标题: 3D打印:還會給你更多驚喜 [打印本页]

作者: 创客    时间: 2014-9-1 09:27
标题: 3D打印:還會給你更多驚喜
[attach]3629[/attach]

近日,新西蘭維多利亞惠靈頓大學畢業的杰克·艾威爾提出了他最新的概念設計項目“皮質外骨骼”。這是一種採用3D打印技術的創傷區域固定技術,以取代傳統的石膏。

人民視覺

以3D打印技術為代表的數字化制造模式,被譽為“第三次工業革命最具標志性的生產工具”,它與傳統制造方式不同的原理,及其理論上“無孔不入”的打印可能,留給人們巨大的想象空間。那麼,在經過幾年探索后,3D打印的哪些應用領域值得關注?又將給我們生活帶來哪些影響?

從手機模具到汽車、航天飛機零部件,越來越多的領域出現了3D打印的身影

在山東濰坊高新區的賽迪精密機械制造有限公司,一台帶有激光發射器的3D打印裝置在固定軌道上往復運動,發出輕微的電流聲。不多久,一個外觀精美的手機外殼就從激光器下“一盤散沙”的尼龍顆粒中現身了。

該公司工程師戚永軍介紹,他們一天前接到香港的訂單,要求生產20種不同類型的手機外殼樣品。按照傳統工藝先開模具再機械加工的流程,至少要兩三周時間。而借助3D打印技術,隻需在稱重加料、機器預熱、輸入數據幾個簡單環節后,摁下啟動鍵,這台一人高的3D打印機7個小時就拿出了產品。

手機模具打印僅僅是3D打印技術在工業制造領域很小的一部分。3D打印對物體直接復制成型的特點,使其在單個或小批量模具和復雜零部件的生產中佔有優勢,降低了零部件研制的周期和成本。因此,許多量產前需要樣品驗証的產品,紛紛擁抱3D打印技術。

2011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王華明團隊利用激光燒結的3D打印技術,做出了飛機鈦合金大型復雜整理構件,這一突破表明3D打印能夠“打”出足夠大、強度足夠高的大型金屬構件,大大擴展了該技術在工業制造領域應用空間。

如今,從簡單的模具制造,到發動機、汽車,甚至航天飛機的零部件生產,都能看到3D打印技術的身影。航空航天、醫療、汽車和模具制造也通常被認為是3D打印在工業領域四大最有前途的應用。

業界對3D打印的期待還不限於此。現在,技術人員又開始構想打印出整棟房子,甚至連房子裡的家具和電視也一並“打印”。或許未來某一天,你真的不需要請建筑師,就可以在3D打印工廠裡“打”出自己的房子。

不過,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秘書長羅軍認為,從目前看,3D打印還受制於設備和材料的制約,在短期內很難成長為一個大眾市場,也難以替代傳統制造技術。

打印骨骼進入臨床,3D打印有望解決人工器官移植難題

近日,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完成了國內首例3D打印人工定制樞椎應用於惡性腫瘤的治療。該患者患有尤文氏肉瘤,癌變部位位於樞椎,手術切除病變椎體后,如果用傳統的鈦合金網籠代替原來椎體的位置,容易出現椎體塌陷、椎間高度難以維持等情況,而3D打印的椎體,則因不再需要鈦板輔助固定,降低了手術治療后的風險。

更早之前,40位患者在簽署知情同意書之后,植入了北大三院研發的3D打印骨骼,這些“鋼筋鐵骨”正式成為患者身體的一部分。

北大三院骨科主任劉忠軍介紹,與傳統技術相比,3D打印的骨骼有兩大優勢。一個是可以“打”出任何形狀的骨骼。3D打印技術可以直接生產出同一形狀、體積的內植物,填充到缺損部位裡面,上下用螺釘固定就非常牢固。另一個是該類植入物帶有可供骨頭長入的孔隙,可以將周邊的骨頭吸引進來,使真骨與假骨之間結成牢固的一體,患者骨骼能盡快康復。

與北大三院植入骨骼不同,北京阿邁特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則利用3D打印技術研發出了高分子可吸收血管支架。北京阿邁特總裁劉青介紹,傳統永久性金屬支架作為異物永久留在體內,會導致長期的異物排斥反應,甚至可能形成血栓,從而導致致命性的大出血。而利用生物可吸收高分子打印出來的支架,除了有正常的血運重建功能外,最終還能在體內降解為無毒產物二氧化碳和水,通過正常代謝排出體外。

醫療健康領域一直被認為是3D打印技術最具應用潛力的領域之一。最初,3D打印被用來打印個性化牙齒,之后又有了骨骼、三維細胞培養支架等仿生型植入醫療器械的打印探索,但科學家更加大膽的嘗試是,直接體外打印出細胞、人體的組織器官,解決人工器官移植的難題。

劉青認為,目前,國外已經用活細胞“打”出了“耳朵”和“心臟”。打印的原理基本是通過提取活細胞,採用特殊生物材料逐層打印器官原型或者器官支架,而后利用支架培育出器官組織,這在理論上已經被驗証是可行的。

劉青說,雖然當前制約3D打印在生物醫療領域應用的因素還很多,但在未來10至15年會有3D打印人工器官進入臨床應用階段。未來如果實現了利用患者自身干細胞打印器官,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免疫排斥反應,造福人類健康。

3D照相館“搬進”手機,3D打印機進入課堂,文化創意產品花樣翻新,商機無限

3D打印興起時,因其可以直接打印出立體、形形色色的玩具模型,其在文化創意產品服務的前景一直成為業界津津樂道的話題,甚至有人預測,未來3D打印機會像現在的噴墨打印機一樣普及到家庭。

數年過去了,雖然受制於打印精度和高昂的材料價格,3D技術普及到家庭的進程緩慢,但3D打印神秘的面紗被揭開,嘗鮮者還開設了3D打印照相館,從文化創意服務上尋找商機。

如果你想制造一個屬於自己的肖像玩具,你隻需走進3D打印照相館,對著相機原地保持幾分鐘,相機就會對你全身進行360度掃描。你還可以在電腦上選擇自己喜歡的形象、發型、眼鏡,調整喜怒哀樂的表情,不多久“你”就被打印出來了。

為了省去人們到3D打印照相館的麻煩,業界最近也嘗試了一些新的“玩法”。海爾近期就開發了全球首款“3D魔法相機”的應用,用戶下載並安裝該款手機應用后,可以隨時隨地將照片制作成個性化的3D人像。

海爾集團超前創新中心研發總監馬國軍說,開拓3D打印在消費領域的發展,要提供簡單易用的工具,降低普通用戶的參與門檻,搭建創新平台,讓3D打印真正走進人們生活。

馬國軍說,他們的最終目標是要搭建一個開放的3D打印個性化定制平台,整合3D打印產業鏈上下游資源,為用戶提供更多的個性化產品定制服務,從而帶動3D打印在文化創意產品領域的應用。

3D打印新奇的打印過程,也能激活孩子們的創造力。目前,一些學校已經將3D打印機帶進課堂,孩子們可以動手將自己的創意和設計“打”出來,變成現實。

羅軍表示,作為一項新興技術,3D打印整體還處於拓荒階段,應用還有很多想象的空間,也許未來人們的衣食住行都將和3D打印密切相關。不過現在大多數人並不太清楚3D打印適用於哪些領域,以及如何科學使用這項技術。而一些人將3D打印技術說得“無所不能”,誤導了公眾對該技術的認識。隻有公眾真正了解了3D打印技術,有了市場基礎,今后大規模的應用才有可能。





欢迎光临 创想智造3D打印手板模型加工 (https://24maker.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