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想智造3D打印手板模型加工

标题: 张一慧:利用2D结构实现3D结构的制备 [打印本页]

作者: 3D新闻    时间: 2016-9-8 17:36
标题: 张一慧:利用2D结构实现3D结构的制备
“我们这项通过对平面结构加载得到空间结构的工作,为3D结构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副教授张一慧正在展示“弹出式”三维快速成型技术。由于这项技术,他入榜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主办的《技术评论》(Technology Review)在8月23日公布的2016年度TR35,即全球35名35岁以下“世界杰出青年创新家”名单。2016年8月31日上午,清华校友总会在他的办公室里对他进行了采访。
(, 下载次数: 44)

张一慧在实验室


“清华为我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
2006年,已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得学士学位的张一慧,来到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刚到清华的时候,我发现周围的每一位同学都非常优秀。”他笑着回忆起十年前的时光,“不过这也能让我时刻鞭策自己。”除此之外,他还感受到清华更系统、更专业、更深入的基础知识训练与科学素质的培养。“清华的课程要求很高,但是这些严格的训练为我之后做研究打下了很重要的基础。”让张一慧记忆犹新的是余寿文教授的《断裂力学》课,“余教授讲课深入浅出,把比较难的概念讲得让我们很容易理解和应用,特别有名师风范!”

张一慧在清华度过了五年时光,2008年获得硕士后,又在本系攻读博士学位。“清华为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使我能够和很多老师交流具体的研究思想。”硕士期间,在科研刚刚起步之际,他曾经得到了邱信明老师的许多指导,使他对于问题的想法由浅入深、由粗到细。攻读博士期间,他在刘彬教授和导师方岱宁教授的共同指导下,将刘彬教授所创的原子级有限元方法应用到铁电智能材料,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计算速度比以往的力电耦合分子动力学方法提高了一百多倍。

对他影响最深的还是他硕士和博士期间的导师方岱宁教授。在硕士期间,张一慧研究的是一个偏于工程的课题,具备多年科研经验的方教授认为,该课题的基础研究成果颇丰,发展空间有限,因此建议并支持他在博士期间转变方向,研究铁电智能材料的多尺度力学行为,深入探索其中的物理、力学的复杂耦合问题。也正是这个课题,成就了他的那一篇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下载次数: 48)

微型硅条带由二维变形为三维结构的动态过程






欢迎光临 创想智造3D打印手板模型加工 (https://24maker.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