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想智造3D打印手板模型加工

标题: 全国首家3D打印遗体修复工作室在上海成立 [打印本页]

作者: 3D新闻    时间: 2016-3-31 22:08
标题: 全国首家3D打印遗体修复工作室在上海成立
2016年3月30日,全国首家采用3D打印技术进行遗体修复的工作室在上海市龙华殡仪馆正式成立。该工作室将通过3D打印技术,对缺损遗体进行局部或整体的修复,这项技术已被纳入上海市民政局“十三五”规划殡葬科技文化建设。
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殡仪部经理刘凤鸣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受技术限制,以往只能采用传统的油泥材料来进行遗体修复,这样只能大致还原遗体面部的形状,但是缺少真实的皮肤和毛发质感。
为了克服传统遗体修复的瓶颈问题,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组织上海的整容专家进行攻关,决定采用3D打印遗体修复技术水平,来满足诸如烈士等特殊遗体处置的需要,让遗体以最佳的面容走向另一个世界。
(, 下载次数: 112)

3D打印机以及制作出来的树脂面部模型。在意外事故等事件中死亡的逝者,遗体往往存在严重缺损,殡仪馆只能通过油泥、蜡等传统材料进行修复,操作时间长,逼真度较差。

刘凤鸣告诉澎湃新闻记者,3D打印技术是基于计算机三维数字成像技术,采用分层加工、叠加成型的方式逐层增加材料来生成3D实体。因此,该技术可以制作任意复杂几何形状的实体,极大地降低了结构复杂产品的制造难度。绝大多数因灾害、车祸、工伤事故过世的遗体,其骨损伤程度存在着范围广、毁坏重、缺损多、复原难的特点。运用3D骨结构重建技术,能够将破损骨骼通过计算机扫描测量复原,达到高精度复制效果,植入损伤部位,从而提高遗体修复的成功率。
更为强大的是,通过强大的计算机模型数据库,能够根据一张2D图像制作出三维人体面部实物模型。3D打印遗体修复工作室将3D打印技术与传统遗体修复技术相结合,利用创面扫描、电脑三维建模,3D打印、植入毛发、妆面修饰等技术,再现遗体仪容,修复相似度可达95%以上。
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技术人员首先根据逝者的照片,在电脑上模拟出逼直的3D图形,然后3D打印机开始工作,使用白色的树脂材料打出逝者的面部轮廓,尤如一张逼真的面具。
使用白色树脂材料打印出来的人体局部。据刘凤鸣介绍,树脂材料颜色比较单一,一般在遗体的转运中放在遗体面部,以便在中间空隙填充防腐药物,隔绝空气。使用可燃性粉末制作的面部模型,则可以模拟出逼真的肤色和毛发,栩栩如生。
刘凤鸣表示,目前从手感上最好的材料是光敏硅胶,厚度只有1.2毫米,而且摸上去像人体的皮肤一样有弹性。但是由于硅胶材料的成本高达1万元,加上暂时还无法达到皮肤的颜色,因此首先被广泛使用的将是可燃性粉末材料,一个面部模型的成本约为四五千元。
刘凤鸣以自己为模特,使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自己的头部,逼真程度吓了众人一跳。他表示,随着打印材料的不断发展,今后还可以从金属、塑料、高分子材料、陶瓷等单一固体粉材发展到液体、凝胶、细胞等混合型材料。
按照设想,计算机3D技术在殡葬行业的遗体修复领域中的发展必将促进该技术在殡葬行业的其他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3D打印的人像技术,在未来的追思告别会上可以取代逝者遗像,之后可以将3D人像移植至公募的墓碑前。随着3D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结合声光技术制作出逝者的全息投影成像,通过追思告别式或是多媒体平台上亲自宣读临别嘱托。
3月30日,全国首家生命晶石工作室也在上海益善殡仪馆正式挂牌服务,从韩国引进六项有国际专利的骨灰晶石化新技术,将骨灰细化至粉末状,并在超高温成为晶石状的圆珠。一具骨灰可形成百余粒晶石。
刘凤鸣表示,制作一份生命晶石目前定价为1.79万元,试运营期间还可优惠20%,相比墓地,可以大幅降低市民丧葬负担。此前,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前期委托机构调研发现,50%的受访市民表示能够接受生命晶石,但也有20%的受访市民明确表示接受不了,会选择传统的骨灰入土葬式。
来源:天工社






欢迎光临 创想智造3D打印手板模型加工 (https://24maker.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