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想智造3D打印手板模型加工

标题: 株洲首次用3D技术造“器官” 为小伙打印盆骨 [打印本页]

作者: 创客    时间: 2014-8-13 14:13
标题: 株洲首次用3D技术造“器官” 为小伙打印盆骨
(, 下载次数: 112)
8月12日市中心医院,3D打印的塑料盆骨模型。

用3D技术打印人体器官,很多市民可能闻所未闻,即使听说过,大概也不会想到它距离我们已如此之近。8月12日,记者从株洲市中心医院了解到,该院首次使用3D打印技术作为辅助,为一名髋臼粉碎性骨折患者实施了手术,相较以前,手术更加准确完美。这也是株洲首次使用3D技术打印人体“器官”。

 
准备

3D打印出盆骨模型,了解骨折情况

不久前,28岁的邵阳人卿先生和父亲在高速上遭遇车祸,父亲不幸去世,他的右侧髋臼粉碎性骨折。“患者伤势复杂,必须对移位骨折进行解剖复位,才能预防术后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否则会对患者损害很大。”株洲市中心医院创伤骨科副主任医师杨新佑称。

“于是我们想到使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创伤骨科主任张锡平说,医生将卿先生的骨盆CT扫描数据处理后发送到3D打印厂,打印出1:1的骨盆模型。

昨天上午,记者在创伤骨科见到这个由3D技术打印出来的白色塑料骨盆模型,它将卿先生的伤势、骨折、错位等位置一目了然呈现出来,模型显示,他的左侧髋臼完好,而右侧的损伤严重。

  
“X光片是平面的,CT尽管可以看立体图但不直观,使用3D打印技术,就等于实现了将患者的受伤部位拿在了手中。我们清楚了解情况后,制定科学的手术入路、步骤、复位方法以及钢板数量、形状等。”杨新佑称,在手术之前,医生已经做到了心中有数,“术前已在模型上进行了模拟手术。”

  
手术

时间缩短,术后骨折复位完美

  
张锡平是卿先生的主刀医生,“手术做了4个小时左右,而没有3D技术,则需要至少5个小时。”

  
“像以前这种复杂手术,讲实话,医生做起来有些盲目,开的口子会更长些,暴露的面积也就更大,而且只能边做边看,手术中经常会遇到新情况。”张锡平称,使用3D技术后,这些问题迎刃而解,手术也自然更加精准,“还可提前定制最佳效果的钢板及螺钉等。”

  
“事实证明,在3D打印技术的辅助下,手术很成功,查术后X线显示患者的骨折复位非常完美。”张锡平称。

延伸阅读

3D打印便于医患沟通交流

  
张锡平介绍,在国外,术前医疗模型的使用已有很多年。“术前3D打印模型的使用,将提高医疗手术精确度,优化医生的手术方案。”有了这个实物模型,还能让患者和家属对损伤程度一目了然,便于医患沟通交流。

  
“这项技术将有利于年轻外科医生在初期诊断时,尽量摆脱在病人身上练手。”张锡平说,面对一些复杂病症,如肾肿瘤想切除掉非常难,医生无十足把握,但有了这项技术,手术效果将会截然不同。

  
3D打印技术在医疗上的应用远不止如此。张锡平称人的骨骼形状是不规则的,若切除了某个部位,理想是找一个和解剖结构完全一致的填充物来把它修复,3D打印技术便能解决这一问题。





欢迎光临 创想智造3D打印手板模型加工 (https://24maker.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