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术辅助“修心补洞”

发表于 2015-8-18 09:55:43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0 18269

马上注册(开思网用户可以直接登录),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3D打印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出生3个月,晨晨(化名)反复肺炎住院,医生在对他的身体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检查后,发现这名患儿心脏与常人不同,天生有“漏洞”,必须及时手术。然而,第一次手术后,专家蒙了:心脏上的漏洞比看到的还要多,手术结束了,呼吸机却拿不掉了,这可怎么办?为了弄清心脏漏洞的具体数量和位置,医生用3D打印一个“小心脏”,反复模拟手术练手,二次手术时终于成功地为孩子“修心补洞”。
  揪心 3个月大宝宝查出先心病
  
晨晨出生时就没让父母省心,由于身体太弱,隔三差五就往医院跑。出生3个月,光肺炎就得过三次,先后住了三次院。
  
这孩子究竟怎么了?为了弄个明白,7月初,晨晨的父母带着宝宝到南京儿童医院内科就诊,接诊的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后,判断孩子可能心脏有问题,建议他们到心胸外科就诊。
  
接诊的心胸外科孙剑副主任医师为孩子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后发现,晨晨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不仅复杂,而且相当严重。心脏肌部多发性室间隔缺损,直径大于2厘米的巨大房间隔缺损……通俗地说,就是孩子的心脏阀门坏了,形成漏洞,心脏血液四处跑,从而引发了重度肺动脉高压,导致肺部反复感染住院。在询问病史时,医生发现,晨晨的母亲也曾患过先天性心脏病,他判断,晨晨的先心病可能跟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纠结 孩子太小,刀开还是不开?
  
“必须及早进行手术治疗,否则会有生命危险。”孙剑告诉晨晨的父母。但是,因为心脏的情况复杂,而且孩子还太小,对开胸手术体外循环的耐受力比较差,所以手术的风险也是非常大的。巨大的风险让晨晨的家人十分纠结,这个刀是开还是不开?晨晨的父亲告诉医生,孩子的妈妈小时候也做过心脏手术,身体一直不太好,所以怀孕生下晨晨十分不易,一家人都十分珍惜这个孩子。
  
孙剑耐心地给家长分析了手术的利弊,并且详细地解释了手术的方案,最终孩子的父母决定接受手术治疗。
  
冒险手术 补了两个洞,发现还有很多洞
  
由于手术难度较大,并且心脏情况复杂,术前,孙剑及其团队的同事,会同麻醉科、B超室医生共同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最大程度地保障手术的成功。7月3日,晨晨在全麻体外循环下接受了心脏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房间隔缺损修补的镶嵌手术治疗。
  
就在专家以为“补心”成功时,怪事发生了,术后晨晨多次试撤离呼吸机均以失败告终。这让医生感到很奇怪,立即复查B超,原来尽管补好了两个洞,但患儿心脏肌部仍有两个较大的室缺,导致肺部血液分流仍多使患儿呼吸困难难以脱离呼吸机。
  
南京儿童医院B超室副主任医师左维嵩告诉记者,由于患儿太小,三维B超的探头无法进入食道探测给出心脏立体成像,只能用二维B超检查,医生根据二维B超的结果在头脑里进行三维重建。加上孩子小心脏也不能切开,因此,心脏有几个缺口,位置在哪里,肉眼根本看不见,B超也查不出。这给孙剑出了一个大大的难题,如何才能准确地了解孩子室缺的确切情况呢?
  
二次手术 3D打印心脏,弄清漏洞和位置
  
他查阅了权威的资料,互联网上一则“美国医生利用3D打印心脏救活先心病婴儿”的消息引起了他的注意。如果能够通过3D打印技术,把晨晨的心脏复制一个出来,那么难题不是迎刃而解吗?
  
孙剑把这个想法跟B超室和CT室的专家们进行了交流,并且联系了一家3D打印公司,和专业工程师一起讨论,征得了孩子父母的同意之后,他们准备进行大胆的尝试。经过对影像资料的详细分析,反复地3D建模,终于按1:1比例打印出了晨晨的心脏模型,并且还是可以分解组合的,能直接看到患儿心脏肌部各个室缺的位置及相互关系,为再次手术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模拟心脏手术,再“补心”
  
在重症室住了二十多天后,7月23日,晨晨再次被推进了手术室。由于前面已经开胸手术,心脏上已经放了两个封堵器,如果再放多个封堵器,那心脏可能跳不起来。而且二次手术再次体外循环对孩子打击较大,很可能下不了台。
  
通过3D模型,对晨晨心脏漏洞的大小和具体位置有了充分了解后,孙剑决定给孩子实施微创封堵手术,不用体外循环辅助,对残余的室缺直接进行封堵。根据患儿心脏的3D模型,在术前准确定位肌部各个室缺的位置后,专家事先进行了反复模拟,确保成功。手术中,在超声波的引导下,孙剑将一根导管插入心脏,通过这根导管将一个“伞状装置”送到心脏的“小洞”处“撑开”,成功地将这些“为非作歹”的“小洞”堵上。
  
国内首次 3D打印用在儿童先心病治疗
  
在接受采访时,孙剑说,3D打印技术已应用于临床,其中骨科用得比较多,但用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在国内应该还是第一次,这对于一些复杂先心病的患儿,特别是心内畸形结构复杂及大血管有异常变化的患儿治疗应该是个好消息。
  
通过3D打印技术复制患儿的心脏,可以让医生在术前对患儿心脏解剖结构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就可以制定出完美的方案,更加精确和安全。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医生借助3D打印技术完美地救了晨晨。“相信随着3D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材料学的进步,3D打印技术会广泛应用于医学的各个领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CAx开思网

管理员

主题

帖子

85

积分
Ta的主页 发消息

热帖更多>

网友分享更多 >

  • AX1800京东云无线宝无线路由器拆机,3D
  • 3D Systems阻燃尼龙材料如何应用在阿联
  • 走访快速制造国家级殿堂 ——西安航空
  • PTC Creo 和 3D打印增材制造:您的所见
  • 影为医疗与上海探真达成战略合作 联手
   
手机版|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4-6-1 23:26 , Processed in 0.06353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